首页

红色妖姬s免费专区

时间:2025-05-24 05:29:56 作者:广西一大学科研赋能 “炒出”产教融合柳州螺蛳粉“新味道” 浏览量:15661

  中新网武汉5月7日电 题:曹刚:以知音文化为载体 邀年轻人“遇见”湖北

  作者 马芙蓉 郑婷

  “现代年轻人追求情绪价值,知音文化强调情感共通与情感回应,可以成为湖北联结年轻人的良好载体。”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曹刚近日受访时表示,希望自己的作品成为桥梁,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湖北旅游打卡。

  湖北是“知音故里”。春秋战国时期,俞伯牙与钟子期在古汉阳相遇,成就“高山流水遇知音”的千古佳话。今年1月,湖北面向全球公开征集“知音湖北,遇见无处不在”文旅形象标识(LOGO)作品,曹刚带领学生创作了三组作品。

  “湖北文旅资源灿烂多姿,丰富多样。”曹刚介绍。创作过程中,曹刚团队提取黄鹤楼、编钟、漆器、长江大桥、五祖寺、恩施大峡谷、武当山金顶、神农架等代表性旅游景点、文化元素融入LOGO设计,展现湖北文旅魅力与特色。

曹刚介绍其设计的LOGO作品。马芙蓉摄

  曹刚介绍,尽管三组作品提取的元素、样式有所差异,但是有个共同点——契合年轻人喜好。比如,风格均以简洁明了的扁平化设计为主,色彩偏明艳、亮丽,与年轻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点相映衬。

  “年轻人正成为旅游市场的主力军,消费能力和带动力不容小觑。”在曹刚看来,从“特种兵旅游”到“Citywalk”,从“躺”进酒店或民宿的“躺平游”到寻找“冷门去处”的“反向游”,年轻人不断引领着文旅消费新风潮。

  “以年轻人视角创作的LOGO,更有助于贴近年轻人、吸引年轻人,对文旅市场‘圈粉’及长远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。”曹刚说。

  非遗设计与理论是曹刚研究方向之一。多年来,他持续推进湖北非遗与时尚创意设计结合,打造了黄梅挑花乐高、阳新布贴抱枕、西兰卡普灯笼等多款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非遗文创产品。

  曹刚表示,“知音湖北,遇见无处不在”是荆楚文化、自然资源、文旅IP融合的体现。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蕴,丰富的旅游资源,正是“遇见无处不在”的底气所在。(完)

【编辑:李岩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贵州贵定:春茶采摘制作忙

“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进博会的开幕式,但乐斯福已经连续六年参展进博会。”乐斯福全球CEO 布利斯奥德朗·瑞奇(Brice-AudrenRich)专程从法国赶来,为了参加进博会,还特意改变了原定行程。不仅是他,今年乐斯福全球高管可谓组团而来,全球副CEO浦建菲、全球沟通、培训和外事总监科琳·乐斯福都来了,当然也少不了乐斯福中国区总裁杨宏。

江苏省镇江市政府原二级巡视员张映桥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

“科学精准的项目谋划是推动项目建设的前提和基础。”魏斌称,济南将把未来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,坚持“现有产业的未来化跃升”和“未来技术的产业化落地”相结合,聚焦制造业主战场,按照前瞻部署、梯次培育等原则,加快制定《济南市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实施方案》,努力找准定位、明确方向,强化资源整合、政策引导,推动更多优质项目在新赛道集聚,力争取得先发优势。

近日的一场国际体育商业峰会中,奥运冠军李宁也把这个问题直接抛给了姚明。姚明表示由于自身成长环境有很多特殊性,期待下一个姚明不如期待下一个郭艾伦、赵继伟,期待一个可以复制的培养模式。

大湾区文化遗产论坛在澳门开幕

11月19日,“爱西藏”跨境商品交易中心在拉萨投运。这是西藏自治区首个且单体设施面积最大的跨境商品交易中心,也是全区目前进口商品最为集中的集散中心。

台风“万宜”致海南进出岛交通受阻涉海景区关停

规模庞大的市场需求是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的市场优势。市场需求是牵引科技创新和生产力跃升的关键动力。2023年大湾区GDP总量突破14万亿元,其中,深圳3.46万亿元、广州3.04万亿元、香港2.69万亿元。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.75万亿元,占全国消费的11.8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.13万亿元,同比增长4.4%。巨大的经济体量意味着巨大的中间产品市场和最终产品市场,有助于形成高效率的“技术—制造—市场”循环反馈机制。

相关资讯
瓜果飘香稻穗金黄 希望的田野上奏响丰收赞歌

三是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,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,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。加快培育发展数据、算力等新质生产力要素,进一步提升数据要素供给质量,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机制,创新数据开发利用机制,以释放数据红利,形成更加完整贯通的数据链。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,优化生产关系,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。通过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完善市场经济制度,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,助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,放大各自比较优势、合力发展,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,更好融入和支持新发展格局。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来看,东部引领、中西部跟进的态势越发鲜明。其中,深圳依托“产业创新+科技领先”绝对优势,首次登顶“新能源汽车第一城”,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178.6万辆,超过了上海的128.68万辆和西安的98.38万辆,位居全国第一位。中部地区的合肥、长沙,西部地区的西安、重庆以及东部地区的济南跻身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前十城市。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,为产业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